在线报名

姓名:

电话:

场地选择:

驾照类型:


免费咨询热线

0574-5512633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在线咨询

2036172051

扫码获取
更多资料

关于我们常见问题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从学车中领悟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宁波学车吧 来源:庄之蝶 更新时间:2010-11-9 15:50:00 浏览:7086次

[摘要]

二、做教师要学会适当的“偷懒”

一放暑假,我就去鲁中驾校学车,我的教练姓张。开始先练倒桩,可能是张教练考虑到我是老师,年龄又偏大,所以对我还算比较客气和耐心。他坐在车上手把手的教我,指导的也特别到位。(这是别的学员不曾有的待遇,和我一起学车的多数是学生,教练一般都是让学员坐在车上先看学会了的学员开,然后自己上车开,哪里不行了直接熊一顿。)一开始上车我打方向、倒车看车是否斜了、看车身与杆的距离都没有感觉,有时候自己都不知道打了几圈。张教练就不停地帮我左一把、右一把……不断地踩刹车,在刹车之前总是伸手帮我调整好方向。“你的方向感真差!”这是当时张教练对我的评价。说实话我都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了。平时学些文化知识、电脑知识什么的我觉得自己还是蛮聪明的,但是学车我确实变成了笨学生。后来张教练虽然不动手帮我了,不过总是担心我出错,会提前提醒我该怎么做,让我不用回忆和思考,反而不如别的学员学得快。

我联想到了我们的教学,上课时老师的满堂灌会是什么效果?分析了一下原因,首先我得承认张教练是位责任心强、不偷懒、开车水平很高的教练。他在教我学车时,什么都给我考虑到了,没让我犯过错,也没给我一次犯错的机会。我继续想,张教练为什么不是动手,就是动嘴,怎么也不肯偷懒呢?首先,张教练是位好心的师傅,当他知道我是教师,只能假期学车后,他也想帮我早日拿到驾驶证。其次,张教练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他谙(an)熟驾驶之道,想把他的本领和经验直接传授给我,让我少走弯路,学的快一点儿。结果却适得其反。在学校,我是教师,知道有时老师应该“懒一点儿”,但并没有太深的体会;在驾校,我成了学生,甚至是一名“差生”,切身体会了教师“好心没好报”的状况。继续分析,为什么张教练不偷懒,我也很想学好,却没有一个好的结果呢?电视剧《潜伏》中的经典台词可能是很好的回答:“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学车本身就是一个熟练的过程。技能是没法告诉别人的,经验也不能手把手地教会。最好就是在学生主动学、犯错后再点醒,学生才会彻底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才不会再犯错。有些错误总是要犯的,犯得越早, 损失就越小。如果练习时,让我出错,然后提示我哪里错了,我可能学得快一点!犯错是知道“为什么该如此”最好的方式!教练教得好不好,要看学生学的好不好,而不是看他有多勤劳。想想我们的教学是否也是这样:不许学生尝试,不让学生自主,总是不断地掣肘,不容学生犯错……最后给学生一个“学习能力差” 的评价?

在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的课堂上,我们往往习惯了在新授前先要复习,在学生探究前先要铺垫,在学生操作前先要示范,在学生解题前总要先帮助审题,在容易犯错的地方总要先打预防针。在我们的教学中,老师常常担心学生讲不明白,就取代学生做了课堂的主角;担心课堂纪律太乱,就替学生动手操作;担心学生学不会,就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太多的“担心”,使得我们的学生不会学习、不善与人合作……离开了教师,我们的学生常常手足无措,一筹莫展。学习本来是充满了探险的精神之旅。可是,老师的好意束缚了学生前进的脚步,学生的思维被限制住了。课堂上教师的投入与实际的产出是大大地不对称。我们早知道有“父母勤快儿女懒惰”的古训,但我们唯恐对不住自己那份“教”的职责。开车,毕竟只是一种技能,不太需要创造力,只要培养出合格的司机就行了。但是,如果我们教师不肯积极地“偷懒”,那一定是个灾难!因为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创新型人才。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指出:“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我们的教育往往是一个把天才变成蠢才的过程。”我认同。那么,这样的结果该责怪谁呢?不能责怪教师,只能责怪教师太勤快。陶行知先生在《教育与科学方法》一文中曾经指出:“现在的教育有两种:(一)如一个新学生坐在洋车上,叫车夫拉着拼命跑几十里路,结果自然是学生逸、车夫苦,但让学生自己再回来恐怕还是不能:(二)如一去不坐车,不认识路就问警察,自然是辛苦一点儿,但走到回来时,包管还能回来的。”看来,要做一个优秀的教师要学会“偷懒”,怎么“偷懒”呢?不好为人师,手要懒,口要懒:不到山穷水尽,别动手帮;不到理屈词穷,别动嘴讲。多创造机会,多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究、发现、感悟、概括和总结。“勇敢地退,是为了适时地进。”(李烈语)

后来准备科目二考试了,我们去商家练习,我们换了总校的一位马教练。马教练真是一位“偷懒”的教练,事先也不告诉我走什么路线,应该怎样开车,我操作错了之后,也不提醒我要注意什么。他是在等我错了之后,虎头虎脸地叱责我:“不及格了,重来!”“又错了!”“你动不动脑子?!”“你有没有脑子!”“压线了!”“你不知道啊!”我的遭遇简直可以用“动辄得咎”来形容,一动弹就出错。开始,我真接受不了,心里想:“你怎么能用这样的态度对待学员呢?我都明白了,还用来学吗?教练,教练,你该教着我练,教练怎么变成裁判了呢?”有时候都不想学了。结果在他的批评之下,本来明白的也糊涂了,最后竟然不知道怎么开好了。所以说“懒”也要有度。如果学员的车要压上路牙石了,教练不提醒学员,那是错误;如果学员的车要撞墙了,教练不踩下刹车。那是失职。“偷懒”是一种高超的技能,是一种至高的境界,是一种绝妙的艺术。

真心感激这一段珍贵的学车经历,它让我站在学生的角度,乃至一个学困生的角度,真切地体悟到:做教师不能像张教练那样包办代替,勤劳有余;也不能像马教练那样偷懒过度,只做裁判。看来要做一个优秀的教师要学会适当的“偷懒”。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要思考,要判断,要决策,要创造,就需要适当的“偷懒”。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下了他的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脚步”。我以为,适当的“偷懒”,对学生进行自主教学,生本教育,有助于我们找出这样的教育方法。

[ 编辑:宁波学车吧 ]

分享到: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暴力、反动的言论。


验证码: (前200个字符有效,您的评论在管理员审核后才可公布)

评论列表

0574-55126331客服热线: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客服QQ:

学驾驶,找驾校,上学车吧网站!面向全国学车族的专业驾培门户网!

Copyright © 2012-2013 学车吧 www.xueche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090379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