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热线
0574-55126331
点击在线咨询
2036172051
扫码获取
更多资料
作者:宁波学车吧 来源:宁波汽车网 更新时间:2013-6-8 10:16:00 浏览:795次
新华社记者日前调查发现,一些4S店存在维保“黑洞”,吞噬着车主利益,更吞噬了行业诚信和品牌形象。图为一家4S店员工在维修汽车。
新华社发
□记者 史娓超 通讯员 宣文
原本打算做个全面保养,谁知只是在保养过程中离开了一会,汽车维修店就私自减少保养程序,往还未清洗的发动机内添加保护剂。鄞州区消费者夏先生因为这件事得到一个经验:以后汽车维修保养时要全程在场。
汽修店私自减少保养程序 发动机还未清洗就加注保护剂
把汽车送到维修店进行保养或者维修时,因为需要等待一定的时间,有不少消费者会选择中途离开去办其他的事情,或者到维修店专设的休息区看看电视。消费者夏先生也有这样的习惯。但最近经历的一场消费纠纷,让夏先生决定改变这样的消费习惯。
今年5月初,夏先生打算给自己的越野车做一次全面保养。将爱车开到鄞州区古林镇一家汽修店后,夏先生跟该店的工作人员谈妥价格,约好取车时间后,就离开了。
过了不久,夏先生提早回到该汽修店取车,却意外发现该店工作人员正在往明显还未清洗过的发动机内加注发动机保护剂。
夏先生告诉记者,自己起初还只是怀疑,之后仔细地检查了一下,认为发动机确实没有清洗过。于是便要求该店工作人员提供发动机清洗液的空瓶,但该店却无法提供,这更加肯定了夏先生的判断。
“在开始保养前,我特意跟这家店的工作人员强调过,要清洗一下发动机,也接受了包含发动机清洗费在内的2100元高价保养费用。按照规范的保养程序,应该在清洗发动机后,再往发动机内添加保护剂。现在,发动机还未清洗,就往里面添加保护剂,明显就是偷工减料。”
这家汽车维修店对此的解释是,由于工作人员失误,弄错了步骤,在还没清洗的情况下先倒入了保护剂,随后就会清洗。
听了这样的“解释”后,消费者夏先生很生气。“一家汽车维修店怎么可能连汽车保养最简单的程序都会弄错?明显是偷工减料之后的牵强解释。”
夏先生遂向古林消保分会投诉。在古林消保分会工作人员的现场调解下,该店最终同意免除全部保养费用。
鄞州区消保委提醒:汽车维修保养时消费者最好全程在场
近年来关于车辆维修保养的消费纠纷时有发生。其中,胡乱添加保养项目、配件偷梁换柱、收费模糊、“小病大医”等现象屡见不鲜。
对此,鄞州消保委提醒消费者,车辆维修保养时应选择正规的门店,维修前仔细核实保养项目和配件,维修过程中最好做到全程观看,避免为保养的“糊涂账”埋单。对维修过程如果有疑义,或与厂家产生纠纷时,应及时向行业部门投诉,通过专家确认维修过程是否存在“猫腻”。
[ 编辑:宁波学车吧 ]
关键词:
汽车保养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暴力、反动的言论。 |
评论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