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热线
0574-55126331
点击在线咨询
2036172051
扫码获取
更多资料
作者:宁波学车吧 来源:网络 更新时间:2010-7-13 9:55:00 浏览:2329次
第一练
考完理论,在驾校里就是真正的应试学习了。学的第一个项目应该是倒车。因为训练场地没空,古教练的弟弟小古师傅先让我们感受一下小路、过桥与爬坡。感觉也就是方向与换档的熟练度了,尤其是在坡道上停车、起步,据说是为了顺应高架道路的堵车高发现象,以免日后影响交通。(嘿嘿,实用性教学,有利于提高学员的重视度跟积极性)后来我们在练倒车时,同车一位下周就要考试的男生无限向往的说想到车道上去感受一番。嘻嘻,我们在今天一开始都尝过滋味了,先期教学也蛮好,有了整体感性认识对各个部分的学习有益无害,看来以后给我们学生上课也可以用用这法子。
初练倒车的时候,因为都是慢速操作,熄火不易,但就算是一档慢速,还有舒服与不舒服之分,那个适宜点也不容易。
在三条杠间穿进穿出,尽管没一次完全是自己操作,依旧要靠师傅不时地修正方向,提醒打方向盘,但没多久两条腿就僵直了。抬离合器的幅度,刹车与慢速的转换,好像蛮难立刻成为条件反射的。甚至还出现过脑瓜发热,打反方向与踩错刹车的情况,亏得教练车配有另一个刹车,被师傅及时制止,吓得我置身冷空气中依旧一身身冒汗。尽管在需要打方向的地方都有砖块或标线等明显标记,但具体的那个操作点却只能意会而很难言传,一直想问问师傅:倒进标志杆变方向盘,到底是看车与杆所成的角度,还是车与线的距离,抑或车、杆、线一起看?但怕被师傅质疑智商,只能憋住。半天下来,倒进虚拟车库的那个角度还是没找准,真挠人!
第二练
歇了几天,间中与在上海另一头的驾校学车的同事交流,发现两人的师傅教的倒车方法截然不同,看后视镜的方法是相反的,就连每个关键点的转方向盘角度都至少相差了一倍,我又糊涂了?
念念不忘方向盘问题,就连上下班坐车都会特别注意司机的手势,对我这个上、下肢协调性一向不太如意的笨人来说,他们的手、脚灵活度真令我羡慕。
真巧,这两天我们医院的开心网群落里有同事转贴了一个网址,娱乐众人,http://auto.sohu.com/20090205/n262067065.shtml,看了真是让人忍俊不禁,见者均称妙。一边笑,一边就告诫自己一定要引以为戒,祈祷自己将来不要有此成果。
第二回练倒车胆大了许多,尽管有师傅看着慢转龟行,但因为对操作流程的有所了解,除了方向还没找准,过程基本比较顺了。我们急吼吼的最好能早点学侧方移位,可自诩经验丰富的师傅依旧要求慢慢来、不要急,所以这节课就教了我们如何在倒车进库时修正方向,并在练习时故意设置了障碍,教我们如何在不同的角度下解决问题。感觉这样学蛮好,循序渐进,掌握技术、把握要点,会一点再学一点,心理轻松,心情好,拿师傅的话来说“这样学习热情就高!”
越来越体会开车靠的也就是那种感觉,但感觉是要慢慢培养嘀J:换脚的幅度、转向的时机,完全是熟能生巧的“行为模式”。我想,即便真有“学识渊博”的教练能够将种种操作说清道明,真要用起来分析那么多理论还是来不及的,唯有多练几轮多打几把,以勤补拙咯。
半天下来,已经能循规蹈矩的倒车入库,心知纯属初级阶段的依样画葫芦,但依稀有了一些信心。结束后同伴问我,“为什么每到线内都要先偏后正,是不是存在增加点难度,找机会多扭几下?”无言以对,心想,还不是技术不高寻求自纠,哪有什么刻意行为,我能认识到“方向偏了”已经很满足了……唉,真希望能早点开窍找到感觉、找准方向啊!
[ 编辑:宁波学车吧 ]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暴力、反动的言论。 |
评论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