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热线
0574-55126331
点击在线咨询
2036172051
扫码获取
更多资料
作者:宁波学车吧 来源:腾讯汽车 更新时间:2010-7-7 10:32:00 浏览:2392次
纯电动车的成熟在于上游能源链的结构
腾讯汽车:对于电动车实现商业化运行,成为消费主流在时间上的预测?
张耀东:有一个说法是50万的产业规模是值得去做的,通用说vote是一年10万辆,但是是5年以后,累计起来是50万,可以达到一个产业化的门槛,你要从这个类比来看,你要看中国多少的车才算是我们进入了电动车产业化。汽车蓝皮书里写科技部认为2015年中国的纯电动车保有量会达到226万辆,那2015年预计达到产业化规模,产业化规模就进入了电动车的销售期,我们现在没有一个维度,我们在座的10个人都买电动车还是说中国有50万个人买了电动车就叫做电动车市场,这个很难去讲。但是大势所趋的有几个因素,一个是从中国整个能源链来讲,如果现在火电占60%到70%的发电规模没有改变的情况下,我坚信国家不会大批量真正去推广电动车。因为相当于那边烧着煤,发了电,这边用电再转化成化学能,化学能再转化成动能,从能源链这是没有任何科学性可言的,随着中国的能源升级,太阳能、风能和核电的发展,这是一个大的趋势。真正看到电动车的时候一定是看到它的上游发展得比较好,就是我们大量的包括光伏电的上游发展得很好,才会有下游。
第二点,跟你电池的发展有关,电池的发展并不是说体现在汽车上,所谓现在的经济,全球的经济最近60年到70年的时间是石油经济,你这个石油经济将来也会认为是锂经济或者是未来的氢经济,你会认为电池的经济形态。它不是一个车,车是一个先行者,它改变的不是车,只是一个能源结构。这个过程中上游没有变化的情况下,我觉得电动车永远都是一个小批量的,即使达到产业规模但是也是一个小批量的东西。但是可能我们会经常谈论他,我们也会去买它,但是它会有一个瓶颈,这个瓶颈就是它的上游有没有达到。
再一个瓶颈就是取决于各个国家之间的差异性会体现出来。就是你的国家的能源状况会体现出来。这个问题就非常非常复杂。所以说现在对于中国来讲,能源结构的调整和能源结构的升级,现在汽车占的成品油的50%到60%的预期的情况下它是同步进行的。这个时间结点,我觉得可能是10年或者是大家会达到一个平衡点就会去做。
但是对于电动车本身我是比较乐观的,但是对于这个能源结构升级我觉得还是需要很漫长的时间。
自主品牌利用三年空白点进行突破
武卫强:我记得十年前我们产业内最大的讨论是关于自主汽车什么样的一个规模才能够开始做的话题,当时我们一期二期的老总被媒体狂批的一个观点,只有达到100万的产销规模,研发费用是几百亿的情况下,这个观点是不是对的?对的。因为我们的奔驰、宝马和大众、通用都是这么干的,人家的研发费用就是那么高。按照这种思路中国就没有自主品牌,现在我们看自主品牌做得还是不错,至少份额在逐渐的上升,现在已经三分天下,甚至已经超过三分天下。同样我们的话题说,我们的媒体很多时候或者是我们的舆论,我们总是站在所谓的以全球化的概念,以全球企业的这种惯有的思路去要求中国市场,这是不对的。
我们电动车也是一样的,按照国外的这种模式对吗?它也是有道理的,但是对于中国它会创造奇迹的。我们的自主品牌或者是我们中国汽车在传统的动力系统当然是主线,不是说国家支持电动车就说中国汽车要转型了,不是一个概念,它还是侧重于传统。只是我们现在我们有能力,我们可以往前跑一下。就像我刚才所说的,我们为什么只定了三年的时间,我们为什么不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我们为什么只定了这五家,因为在这五个城市有对等的产品在等着,已经上市了。那我们在这三年的时间段,我们实现了一个所谓的跨越或者是小跑,至少我们现在有机会走得比别人前进一步,这在中国汽车的历史上就是一大突破,我们从来都是远远的跟着别人跑。现在在这个方面上,现在大众很多产品,通用所有的关于新能源的产品他们都是要在三年以后才能够集中的上市。那么我们这三年期间,这个空白点,这是从来没有过中国汽车能走在前面的,仅仅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都应该支持。
武卫强:这是只有三年的短期的一个政策,不是长期的,这三年里面,我们希望我们的像比亚迪,像长安、奇瑞这些包括上汽能够在三年这个时间里珍惜这个机会,当三年以后大批量合资品牌的电动车上来的时候已经有很强的市场口碑和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否则的话,如果三年后我们这些企业不是很看重甚至还在徘徊犹豫的话就很辜负了国家这次的机会。
[ 编辑:宁波学车吧 ]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暴力、反动的言论。 |
评论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