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报名

姓名:

电话:

场地选择:

驾照类型:


免费咨询热线

0574-5512633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在线咨询

2036172051

扫码获取
更多资料

关于我们常见问题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许家山石头村旅游印象

作者:宁波学车吧 来源:宁波学车吧 更新时间:2014-7-23 17:08:00 浏览:2311次

[摘要]许家山的民居几乎都由这样的青灰色铜板石砌成。村子坐落在帽峰山的余脉上,坐西朝东。石屋建筑群随地势起伏灵活布置,从东往西一排接一排渐次升高,每两排石屋之间自然形成一条条南北走向的巷道,石屋通常为两层。

许家村的村史几乎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时期。村中的三大主姓,张、叶、胡的先祖之所以选择在这高远的山冈上安家落户,除了这里山高路远,地理位置相对闭塞,有利于躲避战祸外,更主要的,恐怕还是因为这里有丰富的玄武岩石矿。许家山村位于镇海-永嘉断裂带东侧。一百四十万年前,在早侏罗世时期,浙东沿海发生区域性大断裂,滚烫的岩浆从地底喷涌而出。有的直接涌出地面,形成火山喷出岩,火山喷出岩大体成平缓单斜状产出,以倾向西北为主;有的就在地表下冷却凝固,形成火山侵入岩。许家山村所在地区的玄武岩石矿就形成于那个时期,属火山喷出岩。这些埋在许家山村不厚的土层下的,有的甚至就裸露在地表上的玄武岩石矿,它们或纵向,或横向,像书页一样一块一块有规则地排列着,不需敲凿,只需用铁钎或木棍插进岩石缝隙,用力一撬,一块平整的石头就能完整地取下来。这种火山岩石质坚硬、表面光滑、纹理细腻,是上好的建筑材料。因为石板的颜色呈青铜色,当地老百姓又把它叫做“铜板石”。


许家山的民居几乎都由这样的青灰色铜板石砌成。村子坐落在帽峰山的余脉上,坐西朝东。石屋建筑群随地势起伏灵活布置,从东往西一排接一排渐次升高,每两排石屋之间自然形成一条条南北走向的巷道,石屋通常为两层。因为依山而筑,常常从前一进房子的二楼卧房出去,隔一条窄窄的过道,就是后一进房子的一楼厨房。因而虽不是山下四合院式的建筑格局,这里的宗族亲和力却一点不比山下差。从建筑材料上来说,石材是主体,只在梁柱、门窗、栏杆和楼板等处用少量木材。石屋采用穿斗式木结构承重,大木作上基本没有雕刻,简单的梁柱交接关系,朴素而又牢固,使石屋独具山乡民居原始之美。也有很少一部分民居采用柱头斗拱承托屋架,那就算得上是很讲究的人家了。受结构****,许家山石屋的开间都较小,进深也较浅,像山下的民居那样沿中轴线纵深发展,一进连着一进的几乎没有。它们一般在同一层面上呈横向排列,有的联排相连,形成“一”字形条状格局;有的组合成“U”字形平面,形成内向的半敞开式生活庭院,庭院基本都朝南。庭院铺地为拼成各种图案的鹅卵石或大小不规则的石板。

石屋的四堵墙均由石块垒叠而成。石块有大有小,参差不一。有些屋子所用的石块要细碎一些;有些屋子所用的石块就相对较大、较方整,大石块与大石块之间用小石块补缝加固,但都极少用石灰或水泥抿缝。所有石墙一律不用石灰或水泥抹面,整面墙体裸露块状或条状的石头,因此风能轻易地透墙而过。住在这样的石屋里,冬天虽然寒冷,夏天却是非常凉快,再加上此地没有蚊子,绝对是一个避暑消夏的好地方。为了保暖防风,有条件的往往在正面外墙的最上部,或者是从二楼卧房位置起改砌砖墙——砖头也是取山上的粘土自己打坯烧制的,而其他几面墙仍是石墙到顶。也有墙体上部四面都用砖头围护的,但这样的房子为数极少。

石屋的正门一般都朝东,考虑到门框对石墙的承受力,门一般不大,以朴素的单扇木板门为主。窗也设计得很小。一楼的窗以石窗为主,用碎石块搭出一些简单的镂空几何图案。这些漏窗除便于采光通风外,还起到了一定的装饰作用。在许家山,我们几乎看不到在宁海同一时期的民居建筑中最常见的雕花石花窗,这可能与铜板石的石质不适宜雕镂有关。尽管门窗都偏小,但由于进深浅,屋架高,屋里的光线倒不是太阴暗。屋顶均为硬山双坡屋顶,一层向外侧推出一进檐廊。也许是因为石屋比较耐火的缘故,一般都不设封火墙,这使得石屋建筑群的空中线条少了许多变化而显得有些单调。幸亏有错落有致的巷道穿插其中。村中的巷道随石屋而走,石屋因地势而高低起伏,巷道便也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巷道有长有短,有曲有直,但都是鹅卵石铺面,路面已被踩得圆润光滑。连接高差的石阶由未经雕琢的铜板石依次叠加而成,自然粗犷。

宁静的许家山村在远离城镇的高山上悄然矗立了两百年,石屋从一间到一排,从一排到一片,村边地头,屋前屋后,纹理细密的铜板石随处可见:石凳,石桌,石桥,石井,石巷,石屋,整个许家山村就是一个铜板石的世界。生活虽然清苦,却与世无争,自在悠闲。


宁海的石头村不止许家山一处,我曾经到过一市镇的前方头山下村,那里也是个石头王国,和许家山一样,几乎所有的建筑都是石头砌的,对石头的利用率甚至比许家山还高。但那里出产“红石板”,学名叫做紫红色角砾凝灰岩。村子下面是巨大的石窟群,据考证为古代的地下采石场。而许家山的石材取自村周围山坡的土层里,土层并不厚,青铜色的岩石层层叠叠,像书页一样有规则地排列着,被当地村民称为“铜板石”。村民用钢钎或木棍插进岩石缝隙,用力一撬就能取下来,上下两面平滑如割。。

地质学家称这石材为玄武岩,据考证,许家山村位于镇海-永嘉断裂带东侧,140万年前的早侏罗纪时期,浙东沿海发生了区域性大断裂,滚烫的岩浆从地底喷涌而出,有的直接就涌出地面,形成火山喷出岩,这种岩质地坚硬、表面光滑,本身就是上好的建筑材料。

村民搭建的石屋,也是随心所欲。有的石块横放往上叠砌,有的斜着砌,完全按照石头落地时的模样。大石块和大石块之间用小石块补缝加固,连木质的梁柱也特别讲究自然,用在石屋里还是保持原来的形状,没有刻意修整过。许家山的石屋显得更加硬朗而厚实凝重,极具质感。正因为其独特性,所以当年陈逸飞选择此处作为电影《理发师》的外景地,把它作为当年抗战时游击队的营地。

走在阴雨的石板卵石小巷里,看着细细的雨丝飘在石墙上滋润着本就鲜绿的青苔,这时,时光正好入眠。

[ 编辑:宁波学车吧 ]

分享到: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暴力、反动的言论。


验证码: (前200个字符有效,您的评论在管理员审核后才可公布)

评论列表

0574-55126331客服热线: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客服QQ:

学驾驶,找驾校,上学车吧网站!面向全国学车族的专业驾培门户网!

Copyright © 2012-2013 学车吧 www.xueche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090379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