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热线
0574-55126331
点击在线咨询
2036172051
扫码获取
更多资料
作者:宁波学车吧 来源:宁波学车吧 更新时间:2014-7-1 16:53:00 浏览:773次
烟雨三月,宁波老外滩。一个人撑着伞在江边行走,呼吸放慢,思绪放慢,不禁想对散落在这里的旧时光说声你好。一百年前,宁波人在这里起航,闯荡上海,奔赴南洋,遍布四海;如今,沧海桑田如同一部黑白无声电影揿下了快进键,转眼间,屏幕上便打出了“很多年后”的字样。
宁波美术馆夹在老外滩和柏油马路之间,与周围的高楼大厦形成了鲜明反差。
远远望去,宁波美术馆就像一个庞大的集装箱,等待着出发;抬头仰望,便可以看见一座古老的航标灯塔,以此作为历史的遗承,这是美术馆的点睛之笔。美术馆的前身是一座废弃的航运大楼,当年中国美院许江院长和王澍教授在考察的时候,认定8米高的建筑很适合悬挂现代绘画作品。于是,这座废弃的航运大楼迎来了它建筑生命的第二个春天。韩利诚馆长把这里比喻成一艘停靠在码头的船:面向人民路的两条栈桥自然地倾斜到地面,吐纳着纷至沓来的游客;面向甬江的一侧设计了货梯,由两个扁平长方体叠加而成;一进一出,使整个建筑保持平衡。
沿着栈桥向上行走,便进入了二楼展厅,这是纯艺术展览区。脚下是黑色的地砖,头顶是交错的钢结构,一盏盏小灯如同黑夜的星星。我们正好赶上了以“回望五十年”为主题的中国美院油画系1962届毕业生作品联展。这些作品多是浙东风景的写生,那一代画家“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基层”的风格跃然纸上。几个金发碧眼的外国游客在画前驻足观赏,他们饶有兴致地比划着,体味着画中境界和现实世界的穿越。美术馆的底层是开放的展厅,可举办形式多样的展览,是美术馆经费来源之一。
走出展厅,沿着那条穿越美术馆的甬道行走。可以看到,美术馆的基座是由传统建筑材料——青砖砌成,背面的基座中嵌有一个个的洞窟,洞窟里安放着一座座石像,它们静静地倾听着海浪拍打岩石的声音。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些石像都取材于佛教文化中心——甘肃敦煌,因为港口曾经是宁波人乘船前往普陀山进香的始发地,取材敦煌则彰显着宁波人崇尚佛文化的源远流长。除了青砖和钢结构,美术馆的“红角”当属杉木。100扇8米高的红杉板门,装饰着高台院落式的美术馆,好似纯手工般穿针引线,整齐排列。红杉木的直纤维较多,具有非常强的抗弯和抗折性。所以,它能历经数百年而风貌依旧,这与延续码头文化的精神一脉相承。
在城市新旧更替的浪潮中,宁波拆掉了不少老建筑,而美术馆是个幸运儿。它站在原航运大楼的肩膀上,接力码头文化,以后现代主义色彩独领风骚。
[ 编辑:宁波学车吧 ]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暴力、反动的言论。 |
评论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