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热线
0574-55126331
点击在线咨询
2036172051
扫码获取
更多资料
作者:宁波学车吧 来源:台州晚报 更新时间:2010-10-22 16:10:00 浏览:2755次
汽车销售合同十大常见问题
记者了解到,一份完备的合同,应当是内容具体、条款清楚、责任明确、手续完备的合同。但是,在调查中,多数汽车销售商是采用格式条款形式订立的合同,并且霸王条款现象突出。
对此,路桥区消保委在调查的基础上,归纳出汽车销售合同十大常见问题。
问题一:汽车销售企业通过格式条款对约定的价格附加不合理条件。
条款内容:若遇生产厂家调整产品配置及价格,则按提车时的配置和价格执行。
这类条款明显加重购车者责任,对消费者不公平。
问题二:对不可抗力作扩大化解释,以免除汽车销售企业责任。
条款内容:因不可抗力因素(国家进口汽车政策改变、船务、报关、天气等)造成的延期交车,可免除卖方责任,但卖方必须及时通知买方协商解决。事实上,对于运输、报关等可能造成的损失,应当属于经营风险;对于国家政策调整,如调整消费税、关税等,可以归入情势变更。这些都不属于不可抗力因素。该内容实际上是免除汽车销售企业的责任。
问题三:汽车销售企业故意不明确车辆交付时间而迟延交付。
条款内容:交车时间及地点以乙方书面通知的交车时间及地点为准。
没有约定具体交车时间的条款,加重了消费者责任。
问题四:强制开展代办保险、上牌照等服务。
条款内容:甲方受乙方委托代为办理上牌照入户手续,乙方按照有关规定提供上牌照资料并给予积极配合。
这类条款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问题五:对车辆验收环节设置不合理条件。
条款内容:若买方提取汽车,即被视为已接受汽车,此后买方无权以其他理由拒收汽车。买方提取汽车后,卖方无须对买方针对汽车或根据合约提出的任何索赔负责。
这一内容违反《产品质量法》的相关规定,推卸汽车销售企业应负的修理、更换、退货以及赔偿损失的责任。
问题六:限制已售车辆的所有权或使用权。
条款内容:乙方是所购车辆的最终用户,乙方不得以任何商业目的展示所购车辆或将所购车辆用于有损车辆品牌形象的活动。
这类条款排除了消费者的权利。乙方依法取得车辆的所有权后,就依法对自己的车辆享有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
问题七:推卸应承担的汽车质量责任和“三包”责任。
条款内容:车辆在质量保证期内发生属于生产厂家责任的质量问题时,乙方在规定的索赔期限内通知甲方,甲方协助乙方办理索赔事宜。对于索赔的费用,由乙方承担。
这类条款免除汽车销售企业责任,按照《产品质量法》第四十条的规定,汽车销售企业应对产品质量负责。
问题八:逾期付款提车的违约责任与逾期交车的违约责任不对等。
条款内容:买方在接到卖方提车通知后7日内须与卖方办理交接手续,逾期不办,其预付款作为违约金没收,并且卖方有权将该车另行销售。
这类条款只约定了买方逾期提车的违约责任,却没有约定卖方逾期交车的违约责任,违反《合同法》第五条的规定,加重了消费者责任。
问题九:对仲裁条款作无效约定。
条款内容:双方、发生纠纷,提交卖方所在地的相关仲裁委员会仲裁。
这种约定不清晰,应直接指定仲裁委员会,以便消费者及时申请仲裁,而不延误解决问题的时间。
问题十:对合同条款保留最终解释权。
这类条款比较多的出现在促销活动中,排除了消费者的权利。
[ 编辑:宁波学车吧 ]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暴力、反动的言论。 |
评论列表 |